找到相关内容1024篇,用时1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日本对中国法华经疏的研究

    ”、“法云《法华义记》的研究”、“慧果《法华经安乐行义》的研究”。第二篇“吉藏的法华经疏的研究”包括“吉藏法华经疏基础的研究”、“吉藏的判教思想和法华经观”、“经题妙法莲华经的研究”三第三篇“《...:  第一篇,序论,智yǐ@①和吉藏—围绕经典注疏的诸问题  第一章、智yǐ@①的经典注疏和吉藏注疏  第二、围绕维摩经注疏的诸问题  第三、《法华玄义》和《法华玄论》  第二篇,关于《法华文句》...

    菅野博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14142301.html
  • 《楞严经》疑伪之研究

    疑”、“梵本有无之疑”、“经文译本之考”。本章大致皆以文献史料为据,间接考证其时间、地点、年代的前后关系。以获得《楞严经》传译更多及更正确的讯息。  第三主要是处理《楞严》经文义理之真伪,名为“经义...的检讨”、“材料选择与应用”、“研究方法与步骤”(下面再分“研究方法、研究步骤、章节安排与每章节的特色”)、”全文摘要”及“关键词词”。  第二“本经源流与传译”中分成九小节来讨论。这九小节中每节都...

    陈由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82453049.html
  • 北传佛教戒律之研究

    中国北传佛教戒律的发展演变 16-21   第二 北传佛教戒律的基本理论与实行方法 21-31   一、 基本理论 21-24   二、 实行方法 24-27   三、 “实践”戒律、戒律的“重要性”与“不执”戒律的问题 27-31   第三 北传佛教戒律的作用 31-50   一、 戒律与佛法修习 31-34   二、 戒律与佛教兴衰 34-37   三、 戒律与人生道德 37-40   ...

    黎文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41756362.html
  • 《敦煌通俗诗》考论

    和精神生活,提供一个重要的数据。  本论文凡分七,分述如下:  第一章绪论:说明研究动机﹑资料来源及研究范围与方法。  第二敦煌通俗诗的定义与渊源:探讨敦煌通俗诗的定义与渊源。  第三敦煌通俗诗的题材:依据敦煌通俗诗的题材,详加考究,并阐述内容。  第四敦煌俗诗的思想:就以敦煌通俗诗的题材中有关佛教思想﹑儒家思想﹑道家思想﹑加以略述,证明敦煌虽僻处边陲,和其百姓的思想。  第五敦煌通俗诗...

    宋二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91756579.html
  • 苏轼禅诗研究

    佛禅,故其诗作大多表现人生如梦、万法平等、乐观旷达等与禅学有关之内容,在艺术风格上则展现出清新自然、平淡幽之特色。  本论文共分七,第一章绪论,论述苏轼禅诗的研究现况及笔者所使用之研究方法。  第二论述未代文风与思潮,以未代禅学流行的原因为中心,论述儒、释、道三家合流的情形。  第三分析苏轼习佛之原因、佛教思想对苏轼的影响:诸如苏家人信佛的情形、个人的人生经历以及与释界交游中,促使他习佛的因素...

    朴永焕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01556645.html
  • 贯休诗歌研究

    32-35   4.蜀地的成因 35   5.蜀国之于理想国 35-37   三、刺世诗 37-42   第三 入世思想 42-45   结束语 45-47   参考文献 47-49   致谢 ...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 引论 9-12   第一章 禅诗 12-22   一、禅生活诗 12-17   二、禅情诗 17-22   第二 世俗诗 ...

    黄艳红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02356656.html
  • 中国丛林制度之研究——以《勒修百丈清规》为依据

    勒修百丈清规》所架构出的丛林社会型态与组织精神有其融摄性与可研究性。  三、四两主要是探究《勒修百丈清规》中所呈现的丛林制度。第三以丛林人事为题,分作四节。第一节讨论丛林首脑人物一住持的产生与任务,...所形成的僧团社会型态,为佛教中国化的一环。本文则以可代表丛林制度的《勒修百丈清规》为依据,探讨其内容,分析其精神,并藉此进窥丛林制度的概貌来。全文共分六:  首先在第一章绪论中分别介绍本文的研究主题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34056880.html
  • 僧肇《物不迁论》思想研究

    超越动静。  第三;分析与《物不迁论》有关的几个论题。首先说明《中论》的“八不”,以与《物不迁论》比观。其次,分析“变动”在时、空与存在上的不同意义,与僧肇的“不迁”义作对照。最后,说明时间与时间性...迁论》为甚。本论文即探讨《物不迁论》的思想,以历来的诠释为纬,《物不迁论》的论证分析为经,尝试寻究出最合理的诠释。各章的大要如下:  第二:首先说明历来对《物不迁论》的诠释,指出其诠释的重心与根据。...

    黄百仪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43156933.html
  • 唐代弥勒信仰研究

    归纳、比较、分析法。撷取有关弥勒信仰之实物与文献,首先归纳出各种现象,再加以比较及分析,并作诠释,以探求各该现象之成因、内涵及意义。  四、研究大纲:  第一章 结论  第二 唐代有关弥勒信仰的活动  第三 唐代弥勒信仰与宗派的关系  第四 唐代弥勒信爷与政治的关系  第五 结论  五、研究结果:  (一)弥勒信仰系以《上生经》与《下生经》为根本经典,以继承释迦教法为成立基础。依其发展过程,...

    汪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32959347.html
  • 台湾寺庙与地方发展之关系

    份:  第一章绪论。介绍寺庙之定义,本省寺庙之种类、产生背景及其分布状态,再谈各类宗教团体产生之背景,与寺庙之关系,并对本省所发生之影响及其意义等,以烘托出寺庙之特殊性,并点出人事之重要性。  第二民间信仰之形成与民俗之关系。本章将我国民间信仰之形成及其演变,作一纵的连串,以明了其与社会民生之关系,藉此吾人亦得进以了解闽、粤移民与其乡土神之关联性。  第三寺庙与省区之开发。首叙本省所见闽、粤...

    蔡相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80859592.html